
我为什么决定买一个Mac
首先,就是老生常谈的,新鲜感,但是我也不是没用过Mac,在过年那会买过MacMini,但是当时并不是把他当做一个生产力工具,而是当做一个家庭服务器来使用。用了几天就发现几个问题,一是Mac做服务器不常见,而且很多在Linux上能够点点就部署的东西,比如1Panel面板,在Mac上就需要手动配置;二是我本身的NAS负载服务就不多,基本就一个QQBot,没必要花一个3k多买一个艺术品来当家庭服务器来使用。
然后就说到为什么这次又买了一个Mac,这其实原因有点离谱。导火索是因为当时有一天跟我的朋友打了一晚上游戏,打了个通宵,又因为朋友比较菜打得比较折磨,而且第二天还有早八的课,一下就干到了早上4点,顺理成章的,第二天一整天都是懵懵的。第二天回家后就想着,我从来没有觉得玩游戏开心过 然后一气之下把成年礼的钱拿来买了个Mac…
根本原因是,我发现居家的这6个月我并不依赖游戏,在居家的那段时间,我用最多的软件应该是 Trae ,天天用它造轮子,造小玩具,写Serverless程序,给网站装饰装饰,没事就再做做视频拿点外快。游戏并不是说一次没玩过,也有个别几周天天game。但总体来说打游戏占总空闲时间的占比不高,并且大部分情况都是朋友拉我玩。我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形成了一个观念,可能是ChatGPT 3.5出来的那段时间吧,就觉得,我如果把打游戏的时间拿来写写代码折腾折腾网站,这件事既是我喜爱做的,又能提升我的知识水平,以后的学习也就更容易。而打游戏,一不是我自发性的想打,二是仔细想想,打一天游戏能获得什么?段位?有什么用?能换钱吗?甚至打一天段位还会负增长;反过来想,写一天代码或者说折腾一天网站能获得什么?能获得技术经验,能丰富知识储备,然后我还可以把我懂的我理解的知识分享给大家,比如写文章做视频,有时候顺便还能拿点小钱。另外一方面点原因就是 开学 ,讲点题外话吧,虽然我上的是大专院校,但是离家并不远,仅20km左右,并且入校第一天我就觉得宿舍环境太差,然后导员在当天也公布了可以办走读的消息,我遂在2天后就办了走读。虽说离家并不远,但是一趟去程也要个1小时,回程又要个1小时。虽说时间并不长,但是在大一新生的课程紧密的情况下,情况就有点不乐观了。尽管走读生不需要住宿,也就是不需要将被子啊生活用品啊带到学校来,但是俗话说,现代人类不能离身的有三个东西,移动电话、网络、电。但是我们学的是计算机专业,而我本人也早就涉猎了这个专业,那么 笔记本电脑 要在学校-家来回跑是必不可少的。有人就说,你们学校没有机房吗?当然有,性能还不差,自备电脑对于其他同学的应用场景可能是上了一天课了,回寝室跟舍友开黑打游戏;而对我的使用场景就截然不同了,根据上文提到的,我对打游戏并不是刚需,电脑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个项目操控工具,我用电脑就是跟他们打交道:比如VSC(Trae)写代码、Github提交代码、黑曜石(Obsidian)写文章、OBS录视频、剪映剪视频,浏览器发视频或者干点别的。这些事情本来在放假那段时间是全天都可以干的,比如早上8点醒了,点个外卖,然后开电脑看看QQ聊聊天,中午吃个饭开始看看昨天写的代码,修修补补到晚上,再吃个饭然后睡觉,整体的时间是非常灵活的。但是,开学后,由于每天的课是在不同的时间上,有可能上个早八,让你休息3小时再上下午的课,那么这个三小时干什么呢?有人会说,午休啊,睡个觉不爽吗,而我的评价是,太诡异了 都走读生了,晚上最早4点到家最晚11点到家,那么软那么大的床,倒头就睡睡足8小时然后再上下一个早八,你还能困吗?而且因为我是走读,我是没有床铺的,如果想要睡觉,要不趴桌子上(腰疼腿麻),要不躺地上(挡人走路而且硌得慌)。但是话又说回来了,Win本动辄2-3kg的重量加上游戏本特有的风扇吵机体烫,我是不想带这个活爹两头跑的,它就好好的在家伪装台式机就好了。综上,在那段时间我的在校中午时间,不是找点小游戏,就是刷视频,有一种感觉能干点什么事但是又因为没有工具所以无能为力。根据种种原因,再加上那天那几个b真的是太菜了,我在拿生命提你的分,你在拿我的生命给我看你的唐人操作。所以,我入手了这台Mac,并且 将旧Win本 扔转转上了(别问我为什么扔转转,一是因为广告铺天盖地的已经刻进DNA了,二是曾经用过爱回收和闲鱼等平台,这次想换个平台了)。关于为什么要把旧Win本卖了,这个原因其实非常简单,因为如果这个Win本还在,一是双机到底要如何协作?二是Mac的刚需没这么强。简单来说就是旧的不去,新的不来
Mac相比与Win的区别?
轻。我这台MacBook Air M4仅1.24kg,相比于之前的Win本(机械革命 极光 X)标称了2.2kg(我觉得没这么轻),Mac单手即可提起来,放在包里面甚至感觉没有书重 小。这个主要是因为我买的是Air,它是13寸的,虽然比我之前的Win本小(大部分情况我也不会用Win本的内嵌显示屏,都是接显示器用的)。但是得益于Apple的高色准2K屏,显示效果仍然很细腻
续航长。这个真的没得黑,得益于Apple现在将Mac的CPU全部替换为了Arm架构的自研芯片M系列,续航真的很长,一般一台Win本拔电几小时电量可能就掉完了,但是Mac早上充满电,带去出勤上班上学不插电真的是妥妥用一天(当然,你不能用一些高功耗软件),我这台Mac标称的续航是18h,我觉得已经完全够用了
Mac的特色?
系统。我觉得Mac的系统,也就是macOS在Linux和Windows之间。它既不是Linux(如:Debian)那样的毛坯房,也不是Windows的那种啥都能干。在Mac上,如果你打开终端,你会发现很多操作特别像Linux和Windows,比如Mac有AppStore,对标Windows的Microsoft Store,但是Mac还有brew,就像Debian Linux的apt包管理器(同时也像Windows的第三方包管理器Scoop。当然,Scoop还是效仿apt等Linux包管理器,而不是对标Mac)比如你想安装 NodeJS ,只需要先把 brew
装上,然后终端运行 brew install nodejs
即可
权限管理。在Mac上,软件安装后很类似安卓的“沙盒”机制,所有越权访问都需要用户的授权,你可能会说,这在现代操作系统上不是基本功吗。但是,如果你用过Windows的QQ你就会知道,一旦QQ安装完毕,当你把QQ最小化到托盘后,如果有新通知,那么QQ立马会调用Windows的通知API向你发送一条通知。但是在Mac上不是这样,在QQ安装完毕后,系统会提示该软件需要使用通知权限,点进这个系统通知后,你会被导航到设置-通知,此时,你能看到QQ的通知权限是关的,你必须手动将其打开,该软件才能在后续给你推送通知,否则,这将是有关于QQ的最后一次通知
生态。有人说,Mac有什么生态,封闭的要死,是死是活都要看Apple脸色。确实,App Store的审核及其严格,我目前安装的大部分软件都并未上架到AppStore,但是,这并不代表Mac上软件生态烂。在Mac上,安装软件有三种方式,1.AppStore 2.浏览器下载
.dmg
文件,双机后拖放到应用程序文件夹 3.浏览器下载 .pkg
文件,双击后会弹出安装向导,一路下一步即可完成安装。绝大多数软件都是使用后两种方式安装的,其实主要还是AppStore上的软件要交苹果开发者税,而第三方侧载就不用考虑这么多了。当然,毕竟换了一个系统,对于小开发者做的开源软件,可能并没有给Mac打包一个预构建的文件,这就需要你拉源码来自己编译运行了,比如 https://github.com/WEIFENG2333/VideoCaptioner
,这有时候也是好事,能帮助你了解软件开发、构建与发布
Mac的快速上手
安装Brew(类似Debian Linux的apt高级软件包管理器)。安装完毕后即可用 brew install python
来安装各个软件包了
/bin/zsh -c "$(curl -fsSL https://gitee.com/cunkai/HomebrewCN/raw/master/Homebrew.sh)"
Mac默认的Python3.9,太老了,使用brew可以安装最新版的Python,但是并不会替换环境变量,需要使用Brew的链接命令替换默认环境变量。之后重启终端即可 在正规开发环境应当使用Anaconda或者Poetry等版本控制/虚拟环境软件来管理,盲目升级Python版本可能会造成一些系统问题
brew link python@3.13 --force
JB系列软件一件激活
curl -L -o ckey.run ckey.run && bash ckey.run
未完待续…
我写不动了,
2025/09/30 11:28 第一次修订
2025/09/30 11:44 第2次修订。黑曜石的单次换行Fuwari不认,需要手动多加一次换行,不然全拼一行去了.
发现错误或想要改进这篇文章?
在 GitHub 上编辑此页